一轉眼小老頭也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了。 有自己的喜好跟想做的事情,要唬爛他也很難。 所以在旅行開始前就先確認了他想做的事情,能安排的就先事先安排。他對於說了要做卻不能做的事情很感冒, 所以也有特別避免不要先答應太多事跟下一些但書。
這次台灣旅行做得最完整的應該就是大眾運輸系統的探索。 小老頭在日本就一直對電車系統有興趣,一開始是站名跟音樂,之後到認識路線跟車輛,然後最近開始對坐車(如何看時刻表跟轉換路線到達目的地)有興趣。這一年多也有在學中文,所以中文的基本知識也比3年前進步了不少。 在出發前先給了他台灣的鐵道路線地圖 (結果是日本人做的最完整! https://47rail.jp/dl/world-rwy.html#download)讓他自己先熟悉一下站名。 原本計劃好的就是坐自強號去蘇澳還有高鐵去台中,在當地也去看了當地的車站。在台中也順便坐了幾站台中捷運。
在台灣的早上基本上都沒有計劃,小老頭一早起來就想要出去晃,有一天突發奇想要一天坐到台北捷運所有顏色的線,他就自己看路線圖研究要怎麼做/花多少時間,用一個早上完成了他的任務。
除此之外也帶他去晃了幾個臺北的博物館,其中我覺得鐵道部園區整理的很不錯。 裡面的展示比較適合大一點的小孩(可能幼稚園大班到小學低年級),但是外面的空間也很空曠,蠻適合讓小小孩走走。
旅程的後半部小老頭也開始對台北的公車系統有興趣。 這次發現台北公車站大多數都換成了電子顯示板,可以看的到大概的進站時間。 他對台北有很多公車跟路線圖,還有要招手叫車跟(像坐雲霄飛車的)坐車經驗都覺得很有趣,也沒看過公車專用道。為了坐公車也特別辦了一張兒童優惠悠遊卡(坐公車可以半價)
除此之外,本來計劃是想多去桌遊店看看,這次選台北住的飯店也是因為旁邊就有一個桌遊店。 但是因為我們行程滿滿,加上桌遊店下午才開,到最後也只去了兩次, 帶了個髒小豬回來。
這次在台灣觀察小老頭,覺得他開始會以在日本生活的經驗當基準去觀察,然後提出他覺得邏輯性不對的問題。 譬如他發現台北捷運車廂的顏色跟路線顏色不一致,或是台北公車上下車都要tap 悠遊卡。有了基本的中文能力也比較能了解周圍在發生什麼事。可以自己簡單的對應或是點餐。
他依舊是悶騷小心型的,沒有必要動機不會自己主動溝通。但是覺得自己對於環境有比較好的把握度之後就會慢慢的多試一些東西。然後隨著年齡成長, 他也變得比較會鬧彆扭,自己做事不順心的時候就會生悶氣,不過在一般場合已經幾乎沒有情緒爆發到不可控制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