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沒有什麼特別意外的發表了 Apple Card:
重點:
和Goldman Sachs合作發卡,用MasterCard的系統
即時現金回饋 (1% 到 3%)
相關服務/安全措施和iOS緊密結合 (消費管理和Text Message 客服等等)
沒有相關年費/管理費
有一張實體卡 (這個我覺得是一個指標性的決定, 後面再詳細解釋)
根據這些訊息我有一些看法:
合作夥伴的選擇: Apple依然是Apple,就算是做支付還是有他的堅持。 MasterCard一直是他們的好夥伴。 Goldman Sachs則是一個有趣的選擇。 簡單來講, 他們沒有既有retail banking的包袱, 相對來講會比較以一個開放的心態和Apple合作, 也可以讓Apple決定一般銀行不可能答應的事情(譬如實體卡正面上完全看不出來是Goldman Sachs發的卡)。 而Visa還是一樣的在外面觀看。。。
Credit Card (信用卡)而不是 Debit Card (簽帳卡)的選擇: 應該也是因為跟Goldman Sachs合作的關係,先從信用卡開始就不需要煩惱存款之類的銀行服務。 但是相對的審核條件就會變高。 (不過循環利息應該蠻賺的?)。
發實體卡的選擇:這個是很有趣的一點。 我覺得Apple等於是間接承認行動/非觸碰支付並沒有他們想像中的那麼多人用,所以他們需要新的媒介讓更多人可以使用Apple Pay服務。這其實跟在日本的新支付服務一樣,大家都開始支援多種付費的媒介。我覺得也跟我之前的論點相同, 就是在沒有明顯痛點的前提,改變現有使用者消費行為是要花很久時間的(看起來是10年單位)
還有一些下一步的觀察/疑問:
Apple Card實體卡真的只是一張卡嗎? Apple Card可以是說這次Apple Service發表裡面唯一的“實體產品”。 目前還沒有關於這張卡的詳細資料, 不過可以說的是這張卡的設計除了是個信用卡的形狀之外完全打破現有信用卡的概念(譬如沒有卡號,CVC(後面的認證碼,logo的排列方法等等)。 所以我才會開始懷疑這張可能不只是一般的信用卡, 而是類似這種,有IOT功能的卡。 這種概念的all-in-one/IoT卡其實已經在市場上有一段時間了,技術一直存在不過一直沒有辦法成立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以Apple的戰略位置跟拿手的東西其實很適合在這個時間點進入。如果真的是像我猜測的話, 只能說這是個很Apple的Move。
Apple會如何跟美國之外的發卡銀行合作? 金融產業是個水很深的業界。 乍看之下可能覺得Visa,Mastercard信用卡是全世界通用, 規矩就會大同小異。 但是進去了每個local市場就會發現其實不是那麼簡單的。 Goldman Sachs是個很響亮的品牌, 但是能不能對應當地的市場的規則我還是在觀望。 所以在不同的市場會跟不同的發卡銀行合作是很有可能的事。 蠻期待下個Apple Card出現的市場會在哪裡。
其他Platform/Payment Players會怎麼反應?現在在Apple Pay裡面的發卡銀行應該都挫在等了吧。 如果Apple Card的市場反應好, 又能迅速的往外擴展, 我覺得對其他銀行來講會是個“在石頭和硬地方的中間”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的情況。Android陣營或是跨平台式的支付服務應該也會開始考慮這種商業模式的可能性或是如何競爭/共存。
支付還是是個有趣的產業啊~